

全电子联锁信号设备倒切试验现场

室内人员核对控制台信号(王翔 黄华伟 摄)
“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将应用于铁路运输各环节”
——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湖集中心站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倒切工作侧记
10月10日16时36分,伴随着一声长鸣,一辆内燃机车从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湖集中心站呼啸而过。该站信号微机联锁系统倒切、验收工作的圆满结束,标志着国内最先进的全电子联锁系统正式落户铁运处。
矿区铁路行稳致远离不开高新科技的创新驱动。2019年,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围绕“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两条主线,结合矿区铁路实际,制定出台了铁运处信息化三年建设规划,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设备升级改造工作。铁运处迈上信息化建设快车道。
微机联锁系统改造势在必行
湖集中心站是矿区煤炭铁路运输的咽喉枢纽,采用“一站五场”模式,主要承担着“十六矿三厂一公司”的煤炭、大宗物资和甲醇铁路运输组织任务。
该车站联锁系统建于2007年,已经使用13年,远远超过大修期。为满足焦化三期投产和湖集二次站改施工需要,微机联锁系统改造势在必行。
2019年年初,站场硬件设施改造施工拉开大幕,新增线路、道岔,配合施工单位敷设光缆、安装信号设备……施工改造全部在既有线路上进行,对安全生产影响很大。
因此,湖集中心站、临涣电务段成立了施工管控领导小组,制定了施工交底、防范、监督制度,明确了施工管理主体责任要求,确保安全施工、生产运输两不误。
信号施工于今年5月开始,在中铁上海设计院、中国铁道科学院、北京卡斯柯等厂家的共同配合下,铁运处机车工电各系统协同作战,历时5个多月,全部完成工程施工。
10月10日,项目人员用8个小时,完成了信号联锁系统的倒切、验收和开通工作。
力保施工运输两不误
作为铁运处建处以来最大的一次倒切工程,微机联锁系统改造面临着难度大、影响范围广、时间跨度长等困难。
在不停止运输生产的情况下,能否安全顺利实现新系统的安装、试验以及新旧系统倒切?在无联锁情况下如何保证接发列车畅通及调车作业安全?这些问题考验着铁运处干部职工。
为确保施工运输两不误,该处及早着手、提前部署,及时组织召开了施工安全预备会,制定了《湖集中心站信号倒切过度暨无联锁情况下接发车及调车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对施工时间、项目、要求以及行车组织的影响范围等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通过统一部署,该处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集中领导、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重点做好“四个保障”,即安全保障、制度保障、责任保障、技术保障,确保站场信号倒切期间的运输安全。
倒切验收现场,人员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有的负责倒切试验及验收开通现场安全检查,有的负责倒切现场监督,有的负责确认每组道岔是否开闭正确,还有的负责排列压道机车进路。
“每一步工作流程、每一项任务衔接都细化分解到每个小组、每个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该处负责人表示。
为保障工作顺利进行,铁运处主要领导亲临现场督导指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全体工作人员在现场同心协力,保证本次系统倒切顺利验收开通。
远程诊断,实时监控
信息驱动,数据指挥。经了解,铁运处新安装的全电子联锁系统具有体积小、易维护、方便扩展等显著优势,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该系统不仅在技术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且在国际上也属于主流产品。
“以前,电气电路发生故障时,需要维修人员拿仪表到现场去测量,判断某一条线路故障或者继电器故障,然后去现场处理故障。现在,全电子联锁系统具备远程诊断功能,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一旦发生故障,系统能迅速精确地找到故障点,自动报警。”铁运处生产技术科科长陈伦卿说。
有了全电子联锁系统,检修人员可根据系统中各模块的工作状态指示灯,及时更换故障模块,有的故障不用出房间就能解决。
“全电子联锁系统的应用为我们挖潜提效、节约人工成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陈伦卿说。
“软件升级后,我们从显示器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到现场信号、道岔、轨道灯设备的状态和联锁逻辑状态,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这种感受在以前的微机联锁单元控制台上是无法体验到的。”湖集中心站调度室主任赵玮说。
铁运处负责人表示,多年来,铁运处高度重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创建全国煤炭行业铁路运输一流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湖集中心站已建成地方铁路最大的全电子计算机连锁车站。湖集中心站微机联锁系统倒切工作的顺利完工,是铁运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在淮北矿区铁路“四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今后,我们将持续创新驱动,充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有效破解制约矿区铁路安全高效发展的瓶颈问题。”该处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将应用于铁路运输各个环节。”(张 艳)
来源:《中国煤炭报》 2020年10月17日 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