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米兰体育app>>新闻动态>>媒体看矿区>>正文
媒体看矿区
《安徽日报》:煤城的绿色嬗变
2020-09-01 08:49  

塌陷区治理后的绿金湖

湿地公园

大数据助力 采煤更智能

一直以来,煤炭开采业因其高强度、高危险性作业模式饱受诟病。近年来,淮北矿业集团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以智能化为重要抓手,走出一条既促进矿山经济发展、又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的新路子。

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集团智能化开采工作面,割煤、移架、推溜等常规化操作均可实现“无人化”,人工干预的工作主要是巡检、维修等方面,原来需要40余人的工作面,现在仅需要8个人就可以满足生产需要。2019年,淮北矿业集团在3个薄煤层、5个中厚煤层推进智能化开采,通过提高智能化综采覆盖率,实现矿井“一井一面”集约、高效生产模式。

淮北矿业集团信湖煤矿是安徽省“861”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其项目建设被列为淮北矿业集团2020年“五件大事”之一,力争今年完成首采面掘进准备工作。

提起压风机自动运行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在压风机房工作,每班需要2人至3人,机房噪声大,长时间工作对职工的听力健康有不良影响。现在,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和智能监测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流量、排气温度、进气温度等数据,还可以根据用风量实现自动管控,达到无人值守的目的。”

在信湖煤矿,井下中央泵房的永久排水系统也实现了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何为智能化?利用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水位监测,系统可以根据水位情况自行启动开泵数量,初步实现了“自监测、自运算、自判断、自执行”的智能化永久排水系统。

人员精准定位是智慧矿山建设的标志。在信湖煤矿,一顶普通的安全帽,配置了一台信息化矿灯,就具备定位、通信、报警、寻呼、环境感知、姿态感知等多种功能,可以随时掌握井下作业人员的位置、姿态、工作状态等。

记者了解到,该矿已建成的副井提升、电力监控、排水集控、压风机自动运行等子系统实现远程集控、无人值守,而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技术也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得到应用,为这座智慧矿山建成投产插上腾飞的“翅膀”。

延伸煤炭链条 冲刺千亿基地

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临涣中利发电有限公司利用煤矸石、煤泥和混煤发电、供热,形成环保、经济效益、就业等多赢的局面。(本报记者 丁贤飞)

来源:《安徽日报》 2020年8月25日 12版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请关注官方微信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     安徽省国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