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首套大倾角矿用岩巷盾构机在淮北矿业集团袁店二矿入井安装
重装上阵开岩巷快速掘进新路
破解了煤矿井下岩巷单进水平较低、采场接替紧张、生产准备滞后的被动局面;力推“四化三减”部署,到今年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覆盖率达到60%、电液控采煤工作面覆盖率达到100%
淮北矿业集团在历经60多年高强度开采后,浅部优质资源开采殆尽,采场向深部转移,生产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增大,开采成本升高,矿井生产系统复杂,依靠人海战术以量补质,难以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生产。
为了谋求高质量发展,淮北矿业集团大力实施煤炭主业“四化三减”战略(“四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减”:减水平、减采区、减人员),取得显著成效。
淮北矿业集团分年度制定了《煤炭主业升级“四化三减”实施意见》,做好顶层设计,在综采、综掘、运输、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明确阶段目标,细化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实施。
2019年,淮北矿业集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化融合创新,完善集团管控一体化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建成了以生产管理、人力资源、运营管控、财务共享四大专业应用平台为主的大数据中心;大力推进煤矿“四化三减”“两智一控”,建成运行8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5个电液控采煤工作面、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全国首台大倾角矿用盾构机“淮盾1号”在袁店二矿安装使用。
跨界应用大倾角盾构施工
应用盾构机施工岩巷是淮北矿业集团2019年干成的“八件大事”之一。作为“国之重器”的盾构机多用于地铁、水利等重点工程,用于煤矿岩巷掘进在淮北矿区历史上是首次。
“淮盾1号”是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专门针对袁店二矿3200米西翼轨道施工的大倾角快速掘进盾构机。其中,轨道大巷1900米,含弧长400米的拐弯巷道,按照3‰上坡施工;轨道上山1300米,按照19度上坡施工。“淮盾1号”盾构机直径4.88米、长84米,适应坡度±19度,重达530吨。设备集掘进、出渣、支护、除尘、导向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掘、支、运关键工序平行作业,大幅度提高了掘进工作效率。该设备通过集成传感、遥控、远距离通信、智能控制等前沿技术,实现了设备的集中控制、远程监控和远程操作,具备安全、高效、环保的特点,实现了运行、监控、操作高度自动化。
2019年12月19日,“淮盾1号”盾构机在袁店二矿成功实现试运转,当班安全进尺5.9米;12月20日,盾构掘进进尺圆班突破9米,这标志着全国首套大倾角矿用盾构机“淮盾1号”安装、调试、运行成功。
袁店二矿在创新应用盾构施工工艺过程中,利用瞬变电磁法、地面定向钻探等先进技术,超前探查煤层赋存及地质构造状况,精准控制巷道层位,为盾构工艺快速掘进提供技术保障。采用地面高压预注浆加固技术和高精度地面顺巷探查技术对巷道穿断层、软岩段进行超前注浆加固,预防断层突水,增强围岩治理效果。根据巷道围岩条件变化,科学进行支护设计,利用矿压监测数据,科学合理动态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支护效果。
同时,袁店二矿开展科技攻关创新。2020年1月,该矿成功安装应用HBS连续带式输送转弯皮带机,为解决综掘拐弯施工掘进效率低的难题提供了保障。
袁店二矿自今年3月复工以来,盾构施工进尺261米,其中4月下旬日进尺连续超9米,与综掘工艺相比,掘进效率提高约3倍。
“淮盾1号”的成功运行开辟了煤矿岩巷安全快速掘进的新道路,扭转了煤矿井下岩巷单进水平较低、采场接替紧张、生产准备滞后的被动局面,标志着淮北矿业集团翻开了煤矿岩巷安全快速掘进的新篇章,实现了岩巷盾构施工工艺历史性、革命性的突破。
规划路线图
按照淮北矿业集团“四化三减”总体工作部署,到2020年底,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覆盖率达到60%、电液控采煤工作面覆盖率达到100%,新建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16条巷修机械化作业线、3条自动化钻机作业线,新采区全部实现柴油单轨吊连续化运输。
下一步,袁店二矿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配套出台《煤炭生产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成立智能化开采技术攻关领导小组的通知》等文件,在提升采掘标配水平、运输管理水平、灾害治理水平等方面,排出“时间表”、划定“路线图”、明确“责任人”,使煤矿智能化建设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二是狠抓生产提效。优化生产布局,及时协调生产接续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现生产良性循环和采区、工作面按时接替。改革生产工艺,加快综采智能化和电液控推广应用,实现采煤工作面标配无单体。全面推广应用柴油巷修机,打造“柴油巷修机+吊挂皮带+柴油单轨吊”标配模式。目前,袁店二矿72310智能化工作面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三是开展技术攻关。一方面,加强短板技术攻关,破解制约安全高效生产的难题;另一方面,推行“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在本专业技术管理水平较高、创新攻关能力较强的技术首席、技术专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引导职工积极参与技术攻关活动。
来源:《中国煤炭报》 2020年6月6日 3版